古籍知識
古籍印刷中用紙的門道
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,紙很快取代了竹簡和帛,而廣泛應于書寫或古籍印刷。古人在蔡倫紙的基礎上不斷改革,創造了種類繁多的紙,但用于書寫印刷的主要是麻紙、竹紙和皮紙。
麻紙類
麻紙是宋代以前的主要用紙,是一種大部分以黃麻、布頭、破履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。麻紙的特點是纖維長,紙漿粗,紙質堅韌,雖歷經千余年也不會變脆、變色;外觀有粗細厚薄之分,又有“白麻紙”和“黃麻紙”之別。隋唐五代時期典籍多用麻紙,宋元時期已不占主要地位,明清時期麻紙的使用更稀少。后人偽造麻紙極難。
竹紙類
竹紙就是用竹子的整個莖稈,經過幾十道工序而加工成的紙。中國造紙最初用麻料破布,后發展到用樹皮纖維造紙,是造紙術的一大進步,而從樹皮纖維發展到用整個莖稈造紙又是一大進步,使得紙以低成本而大量普及。竹紙產生于唐末,到了宋代開始大量使用。但今天流傳下來的宋版書大多數是麻紙,蓋是因為竹紙發脆,而在當時好書都是用麻紙來印刷的。
1、 毛邊紙
顏色米黃,多產于福建。正面光滑,背面粗澀,韌性較差。因汲古閣毛晉喜歡用這種紙印書,常在紙的邊上蓋上毛字的印章,故稱。乾隆以后印書除太史連紙和棉紙外,有一大部分都是用毛邊紙。
2、 毛太紙
與毛邊紙性能相近,但紙幅較小,略薄,有明顯的直紋。同治光緒間多用此紙印書。
3、 連史紙
生產于福建連城,故名。連史紙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韌皮纖維,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紙類。但今天制造的大連史紙中竹子占比例很大,所以也可列入竹紙類。這種紙潔白勻凈,正面光滑。連史紙也叫連四,還有連一、連二、連三,指的是抄紙簾子的大小。明清時期大量使用,一般內府刻本與私家刻書都用連史紙。
4、 官堆紙
比毛邊紙略厚,金陵書局印書多用。
5、 玉扣紙
近似于毛邊紙,但不如毛邊紙柔軟。建國后印毛澤東詩詞就選定玉扣紙。
皮紙
也叫棉紙,是用楮樹皮和桑樹皮等原料做成的高強度紙。產生于唐代,因為成本較高,一般講究的書才用皮紙。皮紙堅韌、抗蛀,比麻紙更光滑。明代前期印書多用棉紙。
1、 藏經紙
宋代名紙,呈黃褐色,質地厚硬,不透明。宋元明刻印經典多用此紙。唐代曾用以寫經,故名。
2、 開化紙
產生于明中晚期,到康雍乾大為盛行,內府刻本幾乎均用此紙來印刷,道嘉慶后制作技藝逐漸失傳。開化紙潔白細膩,薄而有韌性,再加上雕版精良,所以印出的書真正稱得上是紙白墨黑。大藏書家陶湘喜歡用開化紙印書,人稱“陶開花”。
3、 高麗紙
古代高麗所產之紙,堅韌如帛,用以書寫,發墨可愛。我國明清時期所用高麗紙,經檢測大部分是桑皮紙。
4、 太史連紙
較開化紙略黃,質地細勻,柔軟有韌性。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《古今圖書集成》。
5、 日本皮紙
中國也稱“美濃紙”,黃色、白色均有,紙面光滑,細薄勻稱,綿性較強,堅韌有力,日本印書多用之。清末黎庶昌印《古逸叢書》中有一部分即用此紙。
宣紙類
宣紙其實屬于皮紙的一種,生產于安徽涇縣。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的樹皮,所以只有含有青檀樹皮的紙才能叫做宣紙。明代以前的宣紙采用100%青檀皮,但由于后來青檀樹的減少,開始在檀皮中加入沙田稻草。宣紙是所有紙類中工序最多的,技藝最復雜的紙。宣質地柔韌、潔白平滑、細膩勻整,色澤經久不變,且不易蛀蟲,便于長期保存,有“紙壽千年”之稱??茖W家曾用各種紙放在一起進行老化實驗,結果證明宣紙的壽命最低限是1050年,無法測出上限。
1、 羅紋紙
為高檔印書用紙之一。此紙顏色潔白,質地細薄柔實,有明顯的橫紋,看上去與絲織品的羅相仿,故名。使用的面代悠久,宋元明清甚至民國,各代皆有制造。
2、 玉版宣
色白質細而厚,吸水性強,韌性比棉紙略差,單層稱“單宣”,雙層稱“夾貢”,清末民初印刷金石、考古、印譜、書畫冊等多采用之。
3、 棉連紙
白如玉,勻凈細膩,綿軟有韌性,摹拓碑帖等多用,清末比較考究的印本也用綿連紙。